一直认为,一张照片是否是好照片,不仅在于它是否“决定性瞬间”,而更关乎它是否真诚地阐述你心底的声音——而是否真诚,与所有器材无关、与是否科班出身无关、与是否为人所熟知无关。我谨代表自己不作伪的直觉,发掘身边一些把相机当眼睛的人,两人或多人一组,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回答。虽是在问他们,你也可以自己给自己一份答案。
【第一期:科班生】 (I – IHOW; X – 苏叉) (展示内容含有裸露图像,如有不适请关闭本页。)
( http://fotologue.jp/ilzlm/ ) I: 学摄影是你自己的意愿么,科班的经历给了你什么,又拿走了你的什么,你愿意怎样找回它? X: 是我自己的意愿。学习过程中可以对摄影有更多专业的了解,认识许多有意思的人,遇到让自己深受启发的老师。不好的是,由于摄影变成了专业,有时会有一点抵触情绪;并且很多学习的过程都变成了程式化的死东西,拍摄思维会受到限制。有时候我让自己忘记专业是摄影。相机只是工具,重要的是概念问题,你是怎样的人决定你拍出怎样的东西。所以我去接触其他领域的事物,希望能拓宽自己的眼界。至于学习的过程,需要自己的调整和取舍。现在做的一切事情将来自然会有结果呈现。 I: 一幅摄影作品具有什么特质会很容易让你一眼觉得“它对了” 。 X: 有一种从时光中截取下来的静态美感,沉郁;具有感染力;具有启发性。 I: 希望摄影成为你未来的事业么,如果愿意,你身上让你决定实现它的支点是什么,或者说,你为什么认为你可以坚持走下去。 X: 希望摄影成为我未来的事业,或者至少会有拿相机的机会。 因为拿相机实在让我心情愉快,哈哈。为什么不做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呢。 I: 迄今为止,你的灵感来源主要成分是什么,又是什么禁锢了你的表达。 X: 来源很多,自我的情感、思考,对事物的喜爱之类。情绪比较敏感,做事容易极端,遇事不够理智客观,都常常禁锢我的表达。 I: 你正在做的与摄影相关是项目或主题是什么,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谈谈它给你的力量,困扰、希望。 X: 最近在做的是平面纪实片。所谓平面纪实片,即将纪实摄影与纪实对象的采访相结合。采访的主要对象是在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速食社会里仍然做着自己喜爱、收益并不很多的工作的人。想知道是什么支撑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这实在是一件需要耐力的事情。我的困惑源于自身,一来不是耐力型选手,二来纪实实在拍得不好。但我仍然希望自己做下去,哪怕不能完成一次好的平面纪实片。因为我认为钱不是最终目的,生活应有某种信仰–比如爱和善,才能真正快乐。我希望能传播这种想法。 I: 你更看重一幅作品是否表达出完整的“你”,还是被更多人认同,当然大多数人会回答都有,但是请你想一想自己不作伪的那一个直觉,然后请回答你自己,如果你想表达的“你”,并不被主流社会和“摄影专家”认同,你将如何走你的摄影之路,当做爱好,还是另辟蹊径? X: 完整地表达出我。如果不被认同,应该还是会坚持下去。摄影之路同样也是自我思考和改善的过程。我一个老师说过:“艺术家要像梵高那样清贫几乎已经成了一个指标,许多不如意的艺术家自以为清贫也是一种资本。”然而人都要对自己及自己的生活负责任。摄影不可能讨好所有人,因此懂得坚持什么、放弃什么也是重要的。也许会当做爱好,也许会另辟蹊径,将来会按具体情况做出选择,现在没办法给出固定的答案。 I: 你怎样看待作品的商业化,比如自由的图库作者,杂志的签约或兼职作者,独立摄影师,企业、产品或时尚摄影师…什么是你认可的范畴。觉得自己能做好自己和作品的推广吗,是否需要外力给予帮助,比如摄影经济人。当你一个人做作品时不觉得,有一天突然“红”了,你怎样看待别人对你和作品突如其来的关注,怎样消化平衡这种影响。 X: 任何事物都有存在的理由,没有好或者不好,只有合适不合适。认为自己可能做不好作品的推广,需要团队。我对别人突如其来关注会有些不适应,担心关注的人多了自己会畏手畏脚,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表示要对作品更加严格负责。怎么样消化平衡这种影响呢?要明白自己的定位是摄影师而非明星。多看书,多思考,多关注社会与他人,明白自己的渺小;永远记住刚开始拿相机时给自己的感动。 摄影在不同人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苏叉来说,摄影会是一个事业,而她在用情感和直觉书写这个事业。这种强烈的内耗会不会把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孩逼入一个极致的边缘?我相信苏叉是清醒和聪明的,会持续吸收,持续行走。在多次交谈中,她坦言自己不懂技术、不擅长人文题材、照片的厚度不够,味儿总是差了一点。然而纪实型照片不是“好照片”的标准,我们之所以亲睐它,是因为一张好的纪实作品真实、直白、直击心灵——任何类型的照片也都可能让人难忘——它或许直面反映人生,或许扭曲丑化人生,优美或丑陋,你有自己的杠杆,当你发表它,它和其他人产生联系,它就在新的土壤里存活。 |
|
![]() ![]() ![]() ![]() ![]() ![]() ![]() ![]() ![]() |
注:所有图片版权归拍摄者所有,未经作者本人允许请勿转载。
本文采用 BY-NC-SA 协议进行共享. 转载请注明转自: 镜头比语言更真实——“寂寞”的拍照人(上)